叠石掇山,虽石无定形,但山有定法,所谓法者,就是指山的脉络气势,这与绘画中的画理是相同的。大凡成功的叠山家无不以天然山水为蓝本,再参以画理之所示,外师 造化,中发心源,才营造出源于自但是高于天然的假山著作。
在园林中堆叠假山,由于受占地面积和空间的限制,在假山的总体布局和造型规划上常常学习绘画中的“三远”原理,以在咫尺之内,表现千里之致。
所谓的“三远”是由宋代画家郭熙在《林泉高致》中提出的:“山有三远:自山下而仰山颠,谓之高远;自山前而窥山后,谓之深远;自近山而望远山,谓之平 远。……高远之势突兀,深远之意堆叠,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。”
高远
根据透视原理,选用俯视的方法,而创造的峭壁千仞、宏伟险峻的山表现象。如姑苏耦园的东园黄石假山,用山崖顶峰与临池深渊,构成为典型的高远山水的组景关 系;在布局上,选用西高东低,西部临池处叠成山崖峭壁,并用低水位、小池面的水体作烘托,以到达在小空间中,有如置身高山深渊前的意境联想;再加上选用淳朴变老的竖置黄石,效法 石英砂质岩的竖向节理,运用我国画中的斧劈皴法进行堆叠,显得耸立刚坚,并富有天然风化的美感意趣。
深远
表现山势绵绵,或两山并峙、纵横交错的山表现象,具有层次丰厚、风光幽静的特色。如果说高远注重的是立面规划,那么深远要表现的则为平面规划中的纵向推进。 在天然界中,诸如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等,所构成的深山峡谷地貌,给人以深远险峻之美。园林假山中所规划的谷、峡、深涧等就是对这类天然现象的摹写。
平远
根据透视原理来表现平冈山岳、参差蜿蜒的山表现象。深远山水所注重的是山景的纵深和层次,而平远山水寻求的是逶迤绵绵,高低多变的低山丘陵作用,给人以千里 江山不尽、万顷碧波荡漾之感,具有清逸、秀丽、舒朗的特色。正如张涟所建议的“群峰造天,不如平冈小坂,陵阜陂,缀之以石。”姑苏拙政园远香堂北与之隔水相望的主景假山(即两座 以土石结合的岛山),正是这一假山造型的典型之作;其摹仿的是堆积砂岩(黄石)的天然露头岩石的层状结构,突出于水面,构成了平远山水的意境。
上述所讲的“三远”,在园林现象绿化 中,都是在必定的空间中,从必定的视界角度去考虑的,它注重的是视距与被赏识物(假山)之间的体量和比例关系。有时同一座假山,如果从不同的视距和视界角度去赏识,就会有不同的 审美感受。